歡迎訪問學兔兔,學習、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頁 |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源合集 > 專業技術 >漢語 | 語言、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方言、古現漢語學習資料合集

漢語 | 語言、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方言、古現漢語學習資料合集

收藏
  • 大小:31 GB
  • 類別:專業技術
  • 下載權限: 至尊會員
關鍵詞:
下載地址
資源簡介


  ├─1.文字學|漢字結構.部首.字形.起源.演變.古文字

  │ │ 中國古文字學通論.高明..pdf

  │ │ 中國民族古文字圖錄..pdf

  │ │ 中國漢字學史.pdf

  │ │ 中國漢字源流.董琨..pdf

  │ │ 中國文字學.陳夢家.djvu

  │ │ 中國文字學史.胡樸安..pdf

  │ │ 從追尋符號的魅力到中國古代文明探索.李學勤先生訪談錄.陳穎飛.pdf

  │ │ 俗字及古籍文字通例研究.曾良..pdf

  │ │ 古文字學初階.李學勤.pdf

  │ │ 古文字學導論.pdf

  │ │ 古文字學導論.唐蘭.pdf

  │ │ 古文字學概要.陳世輝..pdf

  │ │ 古文字學簡論.林沄..pdf

  │ │ 古文字學綱要.第二版.pdf

  │ │ 古文字學論集.初編.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pdf

  │ │ 古文字構形與上古音研究.葉玉英..pdf

  │ │ 古文字構形學.劉釗.pdf

  │ │ 古文字研究簡論.林沄..pdf

  │ │ 古文字論叢.黃錫全.pdf

  │ │ 古文字譜系疏證.黃德寬..pdf

  │ │ 古文字趣談.陳煒湛..pdf

  │ │ 古文字釋要·.pdf

  │ │ 古漢字與中國文化源.李玲璞.臧克和.劉志基..pdf

  │ │ 商周古文字讀本.有書簽.劉翔等..pdf

  │ │ 圖釋古漢字.pdf

  │ │ 基礎漢字形義釋源.修訂版.鄒曉麗編.pdf

  │ │ 字源·李學勤·2012.pdf

  │ │ 宋元以來俗字譜.劉復共.李佳瑞.djvu

  │ │ 漢字與圣書字表詞方式比較研究.陳永生.pdf

  │ │ 漢字學.劉志成.pdf

  │ │ 漢字學概要.王寧.pdf

  │ │ 漢字構形學講座.王寧.pdf

  │ │ 漢字的結構及其流變.梁東漢.pdf

  │ │ 漢字的起源.王顯春.pdf

  │ │ 漢字的起源及演變.王輝..pdf

  │ │ 漢字組字規律.李天生..pdf

  │ │ 漢字部首認知研究.王玉新..pdf

  │ │ 王若曰.新釋.張懷通.pdf

  │ │ 語言文字論集.鄧明..pdf

  │ │ 說文部首形義通釋.董蓮池..pdf

  │ │ 齊文字編.pdf

  │ │

  │ ├─中國文字學.唐蘭.

  │ │ 中國文字學.唐蘭.2001.pdf

  │ │ 中國文字學.唐蘭.2005.pdf

  │ │

  │ ├─中國文字研究.古文獻研究集刊

  │ │ 中國文字研究 第10輯.pdf

  │ │ 中國文字研究 第12輯.pdf

  │ │ 中國文字研究 第13輯.pdf

  │ │ 中國文字研究 第14輯.pdf

  │ │ 中國文字研究 第18輯.pdf

  │ │ 中國文字研究 第1輯.pdf

  │ │ 中國文字研究 第4輯.pdf

  │ │ 中國文字研究 第6輯.pdf

  │ │ 中國文字研究 第7輯.pdf

  │ │ 中國文字研究 第8輯.pdf

  │ │ 中國文字研究 第9輯.pdf

  │ │ 古文獻研究集刊 第1輯.pdf

  │ │ 古文獻研究集刊 第2輯.pdf

  │ │ 古文獻研究集刊 第3輯.pdf

  │ │

  │ ├─古文字研究.

  │ │ 古文字研究19.1992.pdf

  │ │ 古文字研究28..pdf

  │ │

  │ ├─古文字類編.增訂本.上下.高明.涂白奎.

  │ │ 古文字類編.增訂本.上下.高明.涂白奎

  │ │

  │ ├─唐漢解字.書海出版

  │ │ 唐漢解字 漢字與兩性文化.pdf

  │ │ 唐漢解字 漢字與人體五官.pdf

  │ │ 唐漢解字 漢字與動物世界.pdf

  │ │ 唐漢解字 漢字與日月天地.pdf

  │ │

  │ ├─文字偵探.流沙河.

  │ │ 文字偵探

  │ │

  │ ├─文字學概要.裘錫圭

  │ │ 文字學概要.pdf

  │ │ 文字學概要.裘錫圭.pdf

  │ │

  │ ├─文字形義學概論.高亨

  │ │ 文字形義學概論.高亨.山東.pdf

  │ │ 文字形義學概論.高亨著作集林.第08卷..pdf

  │ │

  │ ├─漢字演變五百例及續編.李樂毅.

  │ │ 漢字演變五百例.李樂毅.

  │ │ 漢字演變五百例及續編.

  │ │

  │ ├─白魚解字.流沙河.

  │ │ 白魚解字.mobi

  │ │

  │ └─說文解字.合集?

  │ │ 01.唐漢解字 漢字與兩性文化.pdf

  │ │ 02.唐漢解字 漢字與日月天地.pdf

  │ │ 03.唐漢解字 漢字與動物世界.pdf

  │ │ 04.唐漢解字 漢字與人體五官.pdf

  │ │ 2012-實用說文解字-臧克和 劉本才-.pdf

  │ │ 《說文解字》精讀 (殷寄明).pdf

  │ │ 萬有漢字:《說文解字》部首解讀

  │ │ 說文解字系列 套裝共3冊

  │ │ 書于竹帛 中國古代的文字記錄 (錢存訓).pdf

  │ │ 會說話的漢字 (趙文竹) .pdf

  │ │ 古文字與古史考 清華簡整理研究.pdf

  │ │ 古漢字與中國文化源 .pdf

  │ │ 古漢字發展論 (黃德寬等).pdf

  │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第5版 (蔣紹愚 唐作藩 張萬起 宋紹年 李樹青).pdf

  │ │ 周-易與漢-字(透過漢字的外象,可以領悟到優秀的中華文化傳統思維模式).pdf

  │ │ 商周古文字源流疏證(四冊) (張亞初).pdf

  │ │ 商周古文字讀本(增補本) (董琨).pdf

  │ │ 圖解《說文解字》畫說漢字 (紫圖書庫?圖解經典)

  │ │ 圖解漢字起源 (王祥之) .pdf

  │ │ 圖說漢字 (王國安)

  │ │ 圖說漢字五千年 (楊寒梅) .pdf

  │ │ 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01:動物篇 (許進雄).pdf

  │ │ 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02 戰爭與刑罰篇 (許進雄) .pdf

  │ │ 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03 日常生活篇Ⅰ 食與衣 (許進雄).pdf

  │ │ 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04 日常生活篇Ⅱ 住與行 (許進雄).pdf

  │ │ 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05 器物製造篇 (許進雄).pdf

  │ │ 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06 人生歷程與信仰篇 (許進雄).pdf

  │ │ 字解人生:漢字中的生命智慧

  │ │ 字里乾坤 漢字形體源流.pdf

  │ │ 文字與書寫. 思想的符號.pdf

  │ │ 文字學概要 (裘錫圭).pdf

  │ │ 新編說文解字大全集 (繁體中文版)

  │ │ 新編歷史-文明史話系列

  │ │ 日本的漢字.pdf

  │ │ 日語漢字趣談(日漢對照) (高坂登).pdf

  │ │ 漢字與中華文化十講

  │ │ 漢字與文物的故事

  │ │ 漢字和文化問題 (周有光).pdf

  │ │ 漢字圖解字典. (顧建平 (編著).djvu

  │ │ 漢字字源 當代新說文解字 (竇文宇, 竇勇).pdf

  │ │ 漢字字音演變大字典 (江藍生 林連通 鄭張尚芳).pdf

  │ │ 漢字就是這么來的.字里字外的人文歷史

  │ │ 漢字的思考 (張克敏)

  │ │ 漢字的故事

  │ │ 漢字精氣神

  │ │ 漢字里的中國:咬文嚼字精選一百篇 (陳璧耀)

  │ │ 漢學家白川靜解讀中國文化

  │ │ 漢語言文學原典精讀系列

  │ │ 甲骨文圖解 漢字溯源 (姬克喜 王新燕 陸雅然).pdf

  │ │ 白文對照說文解字譯述 (李恩江, 賈玉民).pdf

  │ │ 白魚解字:流沙河講漢字

  │ │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講授 朱希祖記錄 錢玄同記錄 周樹人記錄) .pdf

  │ │ 符號·初文與字母--漢字樹 (饒宗頤) .pdf

  │ │ 藏在漢字里的古代博物志 (許暉)

  │ │ 藏在漢字里的古代家國志 (許暉)

  │ │ 藏在漢字里的古代生活史 (許暉)

  │ │ 解開漢字之謎 (T. K. Ann 安子介).pdf

  │ │ 說文解字考正·董蓮池·作家2005.pdf

  │ │ 說文部首形義通釋·董蓮池·東北師大2000.pdf

  │ │ 許慎與說文解字.蘇寶榮.pdf

  │ │ 說文.未收錄之秦文字研究.pdf

  │ │ 說文中之古文考.商承祚.pdf

  │ │ 說文侃字.胡貴林.朱文斌.魏.pdf

  │ │ 說文解字(檢字版).pdf

  │ │ 說文解字.上下.九州.pdf

  │ │ 說文解字.與篆文字體.pdf

  │ │ 說文解字.全五冊.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

  │ │ 說文解字與漢字學.pdf

  │ │ 說文解字五百四十部篆文及讀音(1).pdf

  │ │ 說文解字五百四十部篆文及讀音.pdf

  │ │ 說文解字助讀.蘇寶榮.pdf

  │ │ 說文解字敘講疏.djvu

  │ │ 說文解字敘講疏..djvu

  │ │ 說文解字套裝全五冊

  │ │ 說文解字導讀.張舜徽

  │ │ 說文解字注(全二冊)【第2版】

  │ │ 說文解字研究法.馬敘倫.

  │ │ 說文解字通論.陸宗達

  │ │ 說文解字通論.陸宗達.

  │ │ 說文解字通論.黃天樹..pdf

  │ │ 說文釋例.江沅.咸豐刻本.pdf

  │ │ 這個字, 原來是這個意思.

  │ │ 問學集.上下.周祖謨..pdf

  │ │ 集中識字.pdf

  │ │

  │ ├─圖解《說文解字》畫說漢字

  │ │ 圖解《說文解字》畫說漢字.azw3

  │ │ 圖解《說文解字》畫說漢字.mobi

  │ │ 圖解《說文解字》畫說漢字.pdf

  │ │

  │ ├─說文解字

  │ │ 《說文解字》精讀.殷寄明.pdf

  │ │

  │ ├─說文解字.全五冊.湯可敬譯注.2018

  │ │ 072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全五冊)

  │ │ 072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第一冊)

  │ │ 072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第三冊)

  │ │ 072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第五冊)

  │ │ 072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第四冊)

  │ │

  │ ├─說文解字.檢字雙彩版.小篆雙彩檢字版

  │ │ 說文解字.小篆檢字版.許慎.pdf

  │ │ 說文解字.檢字版.pdf

  │ │

  │ ├─說文解字.精讀.殷寄明.

  │ │ 說文解字 精讀.azw3

  │ │ 說文解字 精讀

  │ │ 說文解字 精讀.mobi

  │ │ 說文解字.精讀.殷寄明.pdf

  │ │

  │ ├─說文解字段玉裁注WORD版

  │ │ 《說文解字》注.第01篇.金壇.段玉裁注.docx

  │ │ 《說文解字》注.第02篇.金壇.段玉裁注.docx

  │ │ 《說文解字》注.第03篇.金壇.段玉裁注.docx

  │ │ 《說文解字》注.第04篇.金壇.段玉裁注.docx

  │ │ 《說文解字》注.第05篇.金壇.段玉裁注.docx

  │ │ 《說文解字》注.第06篇.金壇.段玉裁注.docx

  │ │ 《說文解字》注.第08篇.金壇.段玉裁注.pdf

  │ │ 《說文解字》注.第09篇.金壇.段玉裁注.docx

  │ │ 《說文解字》注.第10篇.金壇.段玉裁注.pdf

  │ │ 《說文解字》注.第11篇.金壇.段玉裁注.docx

  │ │ 《說文解字》注.第12篇.金壇.段玉裁注.docx

  │ │ 《說文解字》注.第13篇.金壇.段玉裁注.docx

  │ │ 《說文解字》注.第14篇.金壇.段玉裁注.docx

  │ │ 《說文解字》注.第15篇.金壇.段玉裁注.docx

  │ │

  │ ├─說文解字約注.張舜徽.

  │ │ 說文解字約注1.張舜徽.

  │ │ 說文解字約注2.張舜徽

  │ │ 說文解字約注3.張舜徽

  │ │

  │ └─??說文解字.古籍.影印版

  │ │ 說文解字注.經韻樓藏版

  │ │ 說文古籀.三補合輯.pdf

  │ │ 說文解字.北宋本校刊.汲古閣藏版.pdf

  │ │ 說文解字.十五卷.東漢許慎撰.北宋徐鉉校定.宋元遞修本.書號09588.灰度膠片.pdf

  │ │ 說文解字義證.桂馥..1987.據清道光連云簃本景印.pdf

  │ │ 說文解字句讀.補正.王筠.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本.pdf

  │ │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經韻樓藏版..pdf

  │ │ 說文解字注.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pdf

  │ │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注

  │ │ 說文解字注箋.續修四庫全書..pdf

  │ │ 說文解字約注1.張舜徽.中州書畫社1983.清鈔本.涵芬樓舊藏.書號07862.灰度膠片.pdf

  │ │ 說文解字補義.十二卷.元.包希魯著.明代刊本.書號03381.灰度膠片.pdf

  │ │ 說文解字詁林.20冊.丁福保..pdf

  │ │ 說文釋例.江沅.咸豐刻本.pdf

  │ │ 重刊許氏說文解字五音韻譜.古吳麟瑞堂藏板.pdf

  │ │ 黃侃手批說文解字..pdf

  │ │

  │ ├─說文解字.第1-15.許慎記.徐鉉校.北宋本校刊.汲古閣藏板

  │ │ 說文解字.第1-15.許慎記.徐鉉等校定.附說文通檢.卷1-14.黎永椿編.pdf

  │ │ 說文解字.第1-15.許慎記.徐鉉校.pdf

  │ │ 說文解字.第1-15.許慎記.徐鉉校.北宋本校刊.汲古閣藏板.pdf

  │ │

  │ ├─說文解字六書疏證.上海書店1985

  │ │ 說文解字六書疏證 1.pdf

  │ │ 說文解字六書疏證 2.pdf

  │ │ 說文解字六書疏證 3.pdf

  │ │ 說文解字六書疏證 4.pdf

  │ │ 說文解字六書疏證 5.pdf

  │ │ 說文解字六書疏證 6.pdf

  │ │ 說文解字六書疏證 7.pdf

  │ │ 說文解字六書疏證 8.pdf

  │ │

  │ └─說文解字系傳.總40卷.南唐.徐鍇傳釋.清道光19年祁寯藻依景宋鈔本重雕.初印甲本

  │ 說文解字系傳.卷01至08.總四十卷.南唐.徐鍇傳釋.清道光十九年祁寯藻依景宋鈔本重雕.初印甲本.pdf

  │ 說文解字系傳.卷09至15.總四十卷.南唐.徐鍇傳釋.清道光十九年祁寯藻依景宋鈔本重雕.初印甲本.pdf

  │ 說文解字系傳.卷16至24.總四十卷.南唐.徐鍇傳釋.清道光十九年祁寯藻依景宋鈔本重雕.初印甲本.pdf

  │ 說文解字系傳.卷25至40.總四十卷.南唐.徐鍇傳釋.清道光十九年祁寯藻依景宋鈔本重雕.初印甲本.pdf

  │ 說文解字系傳.四十卷.附.校勘記.三卷.南唐.徐鍇傳釋.清道光十九年祁寯藻依景宋鈔本重雕.后印丙本.pdf

  │

  ├─10.簡化字|總表.溯源.簡繁對照

  │ 漢字簡化字與繁體字對照字典

  │ 簡化字總表.pdf

  │ 簡化字源.pdf

  │ 簡化字源.李樂毅.華語教學.pdf

  │ 簡化字溯源.pdf

  │ 簡化字溯源.張書巖.語文.pdf

  │ 簡化字研究.pdf

  │ 簡化字研究.史定國..pdf

  │

  ├─2.訓詁學|廣雅.古籍版本學.古書疑義.詞源.詞匯化

  │ │ 中國訓詁學.馮浩菲.山東大學.pdf

  │ │ 古書疑義舉例五種.俞樾..pdf

  │ │ 古籍版本學概論.嚴佐之.華東師大.pdf

  │ │ 積微居小學述林.楊樹達.pdf

  │ │ 蔣禮鴻集·第2卷.義府續貂.pdf

  │ │ 訓詁與訓詁學.陸宗達.王寧.pdf

  │ │ 訓詁叢稿.郭在貽..pdf

  │ │ 訓詁學.條辨及補正.郭芹納.pdf

  │ │ 訓詁學.楊端志.山東文藝.1986.pdf

  │ │ 訓詁學.洪誠.江蘇古籍.pdf

  │ │ 訓詁學.郭在貽.pdf

  │ │ 訓詁學初稿.周大璞.武漢大學.pdf

  │ │ 訓詁學概論.pdf

  │ │ 訓詁學概論.黃典誠.pdf

  │ │ 訓詁學簡論.張永言.華中工學院.pdf

  │ │ 訓詁學綱要.趙振鐸.陜西.pdf

  │ │ 訓詁方法論.陸宗達.王寧.pdf

  │ │ 訓詁研究.陸宗達.北京師范大學1981.pdf

  │ │ 訓詁簡論.陸宗達.北京2002.pdf

  │ │ 詞匯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展.董秀芳.四川民族.pdf

  │ │ 詞源觀念史.楊光榮.巴蜀書社.pdf

  │ │

  │ ├─從訓詁學論及中國古代學術的根本傳統.宋永培

  │ │ 從訓詁學論及中國古代學術的根本傳統.上.宋永培.pdf

  │ │ 從訓詁學論及中國古代學術的根本傳統.下.宋永培.pdf

  │ │ 從訓詁學論及中國古代學術的根本傳統.中.宋永培.pdf

  │ │

  │ ├─爾雅

  │ │ │ 爾雅義訓研究.郭鵬飛..pdf

  │ │ │ 爾雅校箋.周祖謨撰.云南人民2004.11.djvu

  │ │ │ 爾雅正義.邵晉涵.pdf

  │ │ │ 爾雅注疏.晉.郭璞注.唐.邢昺疏.李傳書整理.徐朝華審定.pdf

  │ │ │

  │ │ └─爾雅注疏.晉·郭璞注 宋·邢昺疏.哈佛燕京學社藏

  │ │ 書籍提要.txt

  │ │

  │ ├─廣雅

  │ │ 0.png

  │ │ 1.png

  │ │ 10.png

  │ │ 11.png

  │ │ 12.png

  │ │ 13.png

  │ │ 2.png

  │ │ 3.png

  │ │ 4.png

  │ │ 5.png

  │ │ 6.png

  │ │ 7.png

  │ │ 8.png

  │ │ 9.png

  │ │ 廣雅詁林.pdf

  │ │ 廣雅疏証及補正.pdf

  │ │ 廣雅詁林·徐復·江蘇古籍1992.pdf

  │ │

  │ ├─訓詁學.陳新雄.臺灣學生書局

  │ │ 訓詁學.上.陳新雄.pdf

  │ │ 訓詁學.下.陳新雄.pdf

  │ │

  │ ├─訓詁學的知識與運用.陸宗達.

  │ │ 訓詁學的知識與應用

  │ │ 訓詁學的知識與應用.mobi

  │ │

  │ ├─訓詁論叢.文史哲

  │ │ 訓詁論叢.陳新雄.文史哲.pdf

  │ │

  │ └─通俗編

  │ 通俗編(乾隆竹簡齋本)01卷1-4.djvu

  │ 通俗編(乾隆竹簡齋本)02卷5-7.djvu

  │ 通俗編(干隆竹簡齋本)03卷8-10.djvu

  │ 通俗編(干隆竹簡齋本)04卷11-13.djvu

  │ 通俗編(干隆竹簡齋本)05卷14-16.djvu

  │ 通俗編(干隆竹簡齋本)06卷17-19.djvu

  │ 通俗編(干隆竹簡齋本)07卷20-23.djvu

  │ 通俗編(干隆竹簡齋本)08卷24-26.djvu

  │ 通俗編(干隆竹簡齋本)09卷27-29.djvu

  │ 通俗編(干隆竹簡齋本)10卷30-32.djvu

  │ 通俗編(干隆竹簡齋本)11卷33-35.djvu

  │ 通俗編(干隆竹簡齋本)12卷36-38.djvu

  │

  ├─3.音韻學|古音.聲韻.廣韻.集韻.切韻.等韻.中原音韻.蒙古字韻.佩文詩韻.詞林正韻

  │ │ 漢語音韻講義_丁聲樹_上海教育_1984年02月第1版.pdf

  │ │ 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系列 黃鐘大呂:中國古代和16世紀聲學的成就.pdf

  │ │

  │ ├─中原音韻

  │ │ 中原音韻.pdf

  │ │ 中原音韻表稿.pdf

  │ │ 中原音韻表稿.寧繼福.pdf

  │ │ 中原音韻音位系統.美.薛鳳生.北京語言學院.pdf

  │ │ 中原音韻音系.pdf

  │ │ 曲韻簡編(中原音韻常用字表).pdf

  │ │

  │ ├─佩文詩韻

  │ │ 佩文詩韻.doc

  │ │ 佩文詩韻釋要.周兆基.上海古籍.pdf

  │ │

  │ ├─切韻

  │ │ 切韻研究.pdf

  │ │ 切韻研究.邵榮芬.pdf

  │ │ 切韻音系.李榮.pdf

  │ │ 唐五代韻書集存.周祖謨..pdf

  │ │ 宋本切韻指掌圖.宋.司馬光..pdf

  │ │ 新編經史正音切韻指南一卷.元劉監.exe

  │ │ 經史正音切韻指南.txt

  │ │

  │ ├─古音

  │ │ │ 上古漢語音系.金理新.pdf

  │ │ │ 上古音手冊.唐作藩.江蘇.pdf

  │ │ │ 上古音研究.李方桂(1).pdf

  │ │ │ 上古音研究.李方桂.pdf

  │ │ │ 上古音研究.李方桂.(1).pdf

  │ │ │ 上古音研究.李方桂..pdf

  │ │ │ 上古音系.鄭張尚芳.pdf

  │ │ │ 中上古漢語音韻綱要.高本漢.pdf

  │ │ │ 中上古漢語音韻論文集.評介.龍宇純.pdf

  │ │ │ 十駕齋養新錄.清.錢大昕.上海書店.pdf

  │ │ │ 古今字音對照手冊 丁聲樹 1981.pdf

  │ │ │ 古今字音對照手冊.丁聲樹.1981.pdf

  │ │ │ 古今字音對照手冊1-214.pdf

  │ │ │ 古今韻表新編.における中古上古聲全濁音字について.平田直子.pdf

  │ │ │ 古韻學源流.國學小叢書..pdf

  │ │ │ 古韻通曉.陳復華.何九盈.pdf

  │ │ │ 古韻標準.清.江永..pdf

  │ │ │ 明清官話音系.葉寶奎..pdf

  │ │ │ 漢字古今音表.李珍華.周長楫.PDF

  │ │ │ 漢字古音手冊 郭錫良.pdf

  │ │ │ 漢字古音手冊.郭錫良..pdf

  │ │ │ 漢字古音手冊增訂本.郭錫良..pdf

  │ │ │ 漢語變調構詞研究.孫玉文..pdf

  │ │ │ 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羅長培.周祖謨.pdf

  │ │ │ 洪武正韻.十六卷.明.樂韶鳳等奉敕撰.明嘉靖四十年劉以節刊本.pdf

  │ │ │ 詩古韻表廿二部集說.續修四庫全書.pdf

  │ │ │ 詩經韻讀.楚辭韻讀.王力文集.第06卷.pdf

  │ │ │ 詩經韻讀.王力.1980年.pdf

  │ │ │ 音學五書.顧炎武..1982.pdf

  │ │ │

  │ │ └─清代前期古音學研究

  │ │ 清代前期古音學研究 (上).pdf

  │ │ 清代前期古音學研究 (下).pdf

  │ │

  │ ├─廣韻

  │ │ │ 宋本廣韻

  │ │ │ 宋本廣韻.永祿本韻鏡.七音略

  │ │ │ 廣韻全字表(1).xls

  │ │ │ 廣韻全字表.xls

  │ │ │ 廣韻聲系.djvu

  │ │ │ 廣韻導讀.PDF

  │ │ │ 廣韻導讀.嚴學宭.中國國際廣播.pdf

  │ │ │ 廣韻校錄.pdf

  │ │ │ 廣韻研究.pdf

  │ │ │ 廣韻韻圖.方孝岳.中華書.1988年.pdf

  │ │ │ 廣集韻譜.顏森.江西.pdf

  │ │ │ 黃侃廣韻校錄.pdf

  │ │ │

  │ │ ├─廣韻校本

  │ │ │ 廣韻校本-周祖謨.pdf

  │ │ │ 廣韻校本.上.pdf

  │ │ │ 廣韻校本.下.pdf

  │ │ │ 廣韻校本.周祖謨.中華書局.pdf

  │ │ │

  │ │ └─鉅宋廣韻.藏日本內閣文庫.共5卷

  │ │ 鉅宋廣韻.pdf

  │ │ 鉅宋廣韻.卷1.藏日本內閣文庫.pdf

  │ │ 鉅宋廣韻.卷2.藏日本內閣文庫.pdf

  │ │ 鉅宋廣韻.卷3.藏日本內閣文庫.pdf

  │ │ 鉅宋廣韻.卷4.藏日本內閣文庫.pdf

  │ │ 鉅宋廣韻.卷5.藏日本內閣文庫.pdf

  │ │

  │ ├─等韻

  │ │ 四聲等子.pdf

  │ │ 四聲韻譜.清.梁僧寶.djvu

  │ │ 明清等韻學通論.耿振生.語文.pdf

  │ │ 漢語等韻學.李新魁..1983年11月第1版.pdf

  │ │ 等韻源流(1).PDF

  │ │ 等韻源流.pdf

  │ │ 韻鏡.PDF

  │ │ 韻鏡校正 李新魁.pdf

  │ │

  │ ├─蒙古字韻

  │ │ 蒙古字韻.PDF

  │ │ 蒙古字韻.續修四庫全書.pdf

  │ │

  │ ├─詞林正韻

  │ │ 1737-07 詞林正韻.pdf

  │ │ 詞林正韻.pdf

  │ │ 詞林正韻.清·戈載.pdf

  │ │ 詞譜簡編.楊文生.四川.pdf

  │ │

  │ ├─集韻

  │ │ │ 大明萬暦己丑重刊改併五音集韻. 巻第1-15.韓道昭.編9.pdf

  │ │ │ 宋刻集韻.湖南本.含書簽..pdf

  │ │ │ 集韻及其詞匯研究.pdf

  │ │ │ 集韻研究.pdf

  │ │ │

  │ │ └─集韻.宋.丁度.

  │ │ 集韻.上.宋.丁度..pdf

  │ │ 集韻.下.宋.丁度..pdf

  │ │

  │ └─音韻學.聲韻學

  │ │ 上古音諧聲研究.賀福凌.南京大學博士論文.pdf

  │ │ 中上古漢語音韻綱要.高本漢.pdf

  │ │ 中華新韻.pdf

  │ │ 中國古代韻書.趙誠..pdf

  │ │ 中國音韻學導論.羅常培.國立北京大學出版部1949.pdf

  │ │ 中國音韻學研究.高本漢.PDF

  │ │ 中國音韻學研究·高本漢·1940版.pdf

  │ │ 中國音韻學 2006年南京研討會論文集.南大.pdf

  │ │ 佩文韻府2.pdf

  │ │ 歷代漢語音韻學文選.汪壽明..pdf

  │ │ 古漢語音韻學述要.何九盈.浙江古籍.pdf

  │ │ 聲韻啟蒙.聲律啟蒙.訓蒙駢句.笠翁對韻.汪巧玲注評.暨南大學.pdf

  │ │ 聲韻學.曾運乾.湖南教育.pdf

  │ │ 聲韻學大綱.PDF

  │ │ 應用音韻學.李葆瑞.東北師范大學.pdf

  │ │ 抄本《四聲韻譜》及其撰注者考.pdf

  │ │ 文字聲韻訓詁筆記.黃侃.黃焯..pdf

  │ │ 文字聲韻論叢.陳新雄.東大圖書公司.pdf

  │ │ 漢字古音手冊.郭錫良.pdf

  │ │ 漢語現代音韻學.楊劍橋.pdf

  │ │ 漢語音韻.王力.(1).pdf

  │ │ 漢語音韻.王力..pdf

  │ │ 漢語音韻與方言研究.鄭偉.上海三聯書店.pdf

  │ │ 漢語音韻史弁言.寧忌浮.pdf

  │ │ 漢語音韻學.王力.山東教育.pdf

  │ │ 漢語音韻學.董同龢.臺北文史哲.pdf

  │ │ 漢語音韻學基礎.陳復華.中國人民大學.pdf

  │ │ 漢語音韻學導論.pdf

  │ │ 漢語音韻學常識.唐作藩.上海教育.pdf

  │ │ 漢語音韻學常識.唐作藩.香港.pdf

  │ │ 漢語音韻學論文集.史存直.華東師范大學.pdf

  │ │ 漢語音韻講義.丁聲樹.上海教育.1984年02月第1版.pdf

  │ │ 漢語音韻講義.丁聲樹.李榮.pdf

  │ │ 清代古聲紐學.李葆嘉..pdf

  │ │ 漢語語音史.王力.中國社科.pdf

  │ │ 漢語音韻學.董同龢.中華.pdf

  │ │ 漢語音韻學常識.唐作藩.香港中華書局.pdf

  │ │ 漢語音韻方言論文集.蔣希文.2005.pdf

  │ │ 潘悟云漢語歷史音韻學.上海教育.pdf

  │ │ 規律與方向.變遷中的音韻結構.何大安.北大.pdf

  │ │ 評胡安順教授.漢語音韻學通論.pdf

  │ │ 陳獨秀音韻學論文集..pdf

  │ │ 音韻叢稿.何九盈..2002.pdf

  │ │ 音韻學教程.第3版.唐作藩..pdf

  │ │ 音韻學概論.麥耘.江蘇教育.pdf

  │ │ 音韻學通論 胡安順 2003年.pdf

  │ │ 音韻存稿.李榮.商務印書.pdf

  │ │ 黃侃論學雜著.pdf

  │ │

  │ └─中國音韻學史.張世祿.上海書店

  │ 中國音韻學史.上.張世祿.上海書店.pdf

  │ 中國音韻學史.下.張世祿.上海書店.pdf

  │ 中國音韻學史.張世祿..pdf

  │

  ├─4.語言學.語音學.詞匯學.詩律學.修辭學.語法

  │ │ 20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陳保亞.pdf

  │ │ 20世紀說文學流別考論.張標.pdf

  │ │ 世界語言學史.林玉山.湖南.pdf

  │ │ 中國修辭學史.文庫.pdf

  │ │ 中國歷代語言學論文選注.吳文祺.張世祿.上海教育 1986年.pdf

  │ │ 中國古代語言學史.山西教育.pdf

  │ │ 中國小學史.胡奇光.pdf

  │ │ 中國現代語言學史.何九盈.1995年.廣東教育.pdf

  │ │ 中國語歷史文法.太田辰夫.pdf

  │ │ 中國語言學史.濮之珍.復旦1986.pdf

  │ │ 中國語言學史.王力.pdf

  │ │ 中國語言學史.趙振鐸.pdf

  │ │ 中國語言學論文索引.甲編.PDF

  │ │ 中國語言學論文索引1981-1985.PDF

  │ │ 中國語言學論文集.丁邦新.2008.pdf

  │ │ 中國語言學論文集.周法高.聯經.pdf

  │ │ 普通語言學教程 瑞士 索緒爾 高名凱譯 岑麒祥 葉蜚聲 1980年.pdf

  │ │ 普通語音學綱要.修訂本.羅常培.王均..pdf

  │ │ 歷史語言學·徐通鏘·商務印書館·1991.6(1.2).pdf

  │ │ 漢語功能語法研究 張伯江 方梅.pdf

  │ │ 漢語口語語法.趙元任.pdf

  │ │ 漢語描寫詞匯學.劉叔新.pdf

  │ │ 漢語描寫詞匯學.重排本(第2版).pdf

  │ │ 漢語概說.羅杰瑞.pdf

  │ │ 漢語現象學論叢.啟功.pdf

  │ │ 漢語詩律學.王力.pdf

  │ │ 漢語語法化的歷程.石毓智.pdf

  │ │ 王力文集·第12卷 中國語言學史·清代古音學.pdf

  │ │ 羅常培語言學論文集

  │ │ 語言學綱要.葉蜚聲.徐通鏘.北京大學.1997.04(3.1).pdf

  │ │ 論語言接觸與語言聯盟.陳保亞.pdf

  │ │ 語序類型學與介詞理論.劉丹青.pdf

  │ │ 語法研究入門.呂叔湘.馬慶株.商務.pdf

  │ │ 語法講義.朱德熙..pdf

  │ │ 語言地理類型學 (日)橋本萬太朗著.pdf

  │ │ 語言學綱要.葉蜚聲.徐通鏘.北大.pdf

  │ │ 語音學教程.增訂版.林燾.王理嘉.pdf

  │ │ 語音學教程.林燾.王理嘉.pdf

  │ │ 趙元任語言學論文選.葉蜚聲譯.1985.pdf

  │ │ 趙元任語言學論文集.商務.pdf

  │ │ 陸宗達語言學論文集.pdf

  │ │ 馬氏文通.馬建忠.1998.pdf

  │ │

  │ ├─中國語言學.

  │ │ 中國語言學.第6輯.pdf

  │ │

  │ └─漢語四千年.黃復雄.和曉宇.黎錦熙插圖

  │ 漢語四千年.黃復雄.和曉宇.黎錦熙插圖

  │

  ├─6.古漢語|漢語史.語法史.爾雅.敦煌文獻.詞匯.語法.通假字.虛詞.副詞.句子結構.方音

  │ │ 上古漢語語法史.姚振武..pdf

  │ │ 上古漢語通假字字典.許偉建.海天.pdf

  │ │ 中古漢語副詞研究.高玉花.黃山書舍.pdf

  │ │ 中古漢語詞匯史.王云路.方一新..pdf

  │ │ 中古漢語語詞例釋.王云路.方一新.吉林教育.pdf

  │ │ 中國中世語法史研究 .日.志村良治..1995 .pdf

  │ │ 中國古代語言學史.申小龍.復旦大學.pdf

  │ │ 中國語歷史文法.太田辰夫.未名譯庫.pdf

  │ │ 二十世紀的古漢語研究.嚴修.書海.pdf

  │ │ 關于漢語詞匯史研究的一點思考

  │ │ 古典語文學常談.德.克拉夫特.華夏.pdf

  │ │ 古文字學講義.徐中書

  │ │ 古漢語句子結構及變換研究

  │ │ 古漢語同義修辭.李維琦

  │ │ 古漢語虛詞.楊伯峻.1981.pdf

  │ │ 古漢語詞匯研究導論.管錫華.臺灣學生書局.pdf

  │ │ 古漢語詞匯綱要.蔣紹愚..pdf

  │ │ 古白話詞匯研究論稿.徐時儀.上海教育2000年.pdf

  │ │ 唐五代西北方音.羅常培.pdf

  │ │ 唐詩語言研究.蔣紹愚.中州古籍.pdf

  │ │ 怎樣學好古代漢語.pdf

  │ │ 慧琳《一切經音義》研究.姚永銘2003.pdf

  │ │ 故訓匯纂.pdf

  │ │ 故訓匯纂.宗福邦.陳世鐃.蕭海波.2003.djvu

  │ │ 文言虛字聯綿詞典.陳樹昆.百花文藝.pdf

  │ │ 文言語法.修訂版.楊伯峻.pdf

  │ │ 明代漢語詞彙研究.顧之川.河南大學.pdf

  │ │ 漢語史稿.修訂本.王力..pdf

  │ │ 漢語史通考.太田辰夫.重慶.pdf

  │ │ 漢隸字源 7冊 宋 婁機 寬政10年-1.pdf

  │ │ 漢隸字源 7冊 宋 婁機 寬政10年2.pdf

  │ │ 注釋學綱要.汪耀楠.語文.pdf

  │ │ 裘錫圭學術文集.語言文字與古文獻卷.pdf

  │ │

  │ ├─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4冊.王力

  │ │ 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第1冊.王力.pdf

  │ │ 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第2冊.王力.pdf

  │ │ 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第3冊.王力.pdf

  │ │ 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第4冊.王力.pdf

  │ │ 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第4冊附錄1.天文圖.pdf

  │ │

  │ ├─古代漢語知識教程.北大版

  │ │ 古代漢語知識教程.北大版.上.pdf

  │ │ 古代漢語知識教程.北大版.下.pdf

  │ │

  │ ├─古代漢語輔導手冊

  │ │ 古代漢語輔導手冊.上.pdf

  │ │ 古代漢語輔導手冊.下.pdf

  │ │

  │ ├─古漢語知識叢書.河南

  │ │ 古漢語知識叢書.反切拼讀入門.pdf

  │ │ 古漢語知識叢書.古漢語修辭常識.pdf

  │ │ 古漢語知識叢書.詩詞曲格律講話.pdf

  │ │

  │ ├─爾雅

  │ │ 兩晉南北朝《爾雅》著述佚籍輯考.上中下.pdf

  │ │ 國學經典導讀爾雅

  │ │ 爾雅

  │ │ 爾雅.mobi

  │ │ 爾雅.pdf

  │ │ 爾雅.三卷.南宋國子監刊本.臺北故宮博物院藏.pdf

  │ │ 爾雅.三卷.晉.郭璞注.清嘉慶十一年顧廣圻思適齋據明吳元恭仿宋本翻刻.pdf

  │ │ 爾雅.三卷.音釋三卷.校訛一卷.晉.郭璞注.日本天保十五年羽澤石經山房景宋本.pdf

  │ │ 爾雅.最早的的字典.第一部百科名詞詞典

  │ │ 爾雅義訓研究(1).pdf

  │ │ 爾雅義訓研究.pdf

  │ │ 爾雅注疏(1)

  │ │ 爾雅注疏

  │ │ 爾雅蒙求.2卷.清李拔式編.清嘉慶三年秀水張丹鳴刊.1798年.pdf

  │ │ 爾雅音圖.晉郭璞撰.清嘉慶6年藝學軒影宋本.1801年.pdf

  │ │

  │ ├─敦煌文獻

  │ │ 敦煌變文12種語法研究.吳福祥.河南大學.pdf

  │ │ 敦煌變文字義通釋.第四次修訂版.蔣禮鴻..pdf

  │ │ 敦煌變文校注.黃征.張涌泉1997.pdf

  │ │ 敦煌變文語法研究.吳福祥.pdf

  │ │ 敦煌學十八講.榮新江..pdf

  │ │ 敦煌學論集.郭在貽.江西1993.pdf

  │ │ 敦煌文獻字義通釋.曾良.doc

  │ │ 敦煌文獻字義通釋.釋義商榷舉例.葉貴良.敦煌研究.pdf

  │ │

  │ └─簡明漢語史.向熹.高教

  │ 簡明漢語史.上.向熹.pdf

  │ 簡明漢語史.下.向熹.pdf

  │

  ├─7.方言學|吳語.蘇州.閩語.廈門.贛語.晉語.廣東.廣州.潮汕.連城客家.昌黎.陜北神木

  │ 南部吳語語音研究.曹志耘..pdf

  │ 廈門音系.羅常培..pdf

  │ 山西方言調查報告.侯精一.山西高校聯合.pdf

  │ 廣州方言研究.高華年..pdf

  │ 廣東的方言.李新魁.pdf

  │ 方言.與揚雄詞匯學.王智群.高等教育.pdf

  │ 方言.與揚雄詞匯學.高教.pdf

  │ 方言校箋及通檢.周祖謨.科學.pdf

  │ 方言調查字表.修訂本..pdf

  │ 昌黎方言誌.上海教育.pdf

  │ 晉方言語音史研究喬全生.中華.pdf

  │ 漢語方言中的歷史層次.丁邦新.中國語文.pdf

  │ 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詹伯慧.湖北教育.pdf

  │ 漢語方言概要.袁家驊.語文.pdf

  │ 漢語方言的比較研究.李如龍..pdf

  │ 漢語方言研究的方法和實踐.錢曾詒..pdf

  │ 漢語方言詞匯.djvu

  │ 漢語方音字匯.北大1985.pdf

  │ 漢語方音字匯.文字改革.pdf

  │ 漢語方言學.李如龍.高等教育.pdf

  │ 漢語方言學導論.游汝傑.上海教育.pdf

  │ 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王福堂.語文.pdf

  │ 潮汕方言詞考釋.李新魁.林倫倫.廣東.pdf

  │ 現代吳語研究.趙元任.pdf

  │ 蘇州方言語法研究.李小凡..pdf

  │ 語文論衡.李榮..pdf

  │ 贛語聲母的歷史層次研究.萬波..pdf

  │ 連城客家話語法研究.項夢冰.語文.pdf

  │ 閩語研究.陳章太.李如龍.語文.pdf

  │ 陜北神木話的趨向動詞及其語法化.邢向東.pdf

  │ 音系學基礎.王理嘉.語文.pdf

  │

  ├─8.近代漢語|語法.詞匯.形容詞.指代詞.虛詞.副詞.連詞助詞.語氣詞.介詞.語義.筆順

  │ │ 中華新韻..pdf

  │ │ 二十世紀的近代漢語研究.袁賓等.pdf

  │ │ 介詞.經.的產生與發展.馬貝加.pdf

  │ │ 漢語“重輕型”韻律模式的辨義功能及其系統價值.學林.pdf

  │ │ 漢語俗字研究.張涌泉.2010.pdf

  │ │ 漢語動補結構的產生與演變.pdf

  │ │ 漢語歷史語法要略.孫錫信.pdf

  │ │ 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第2版.李宗江.上海教育.pdf

  │ │ 漢語平比句的語法化研究.李焱.孟繁杰.南京大學.pdf

  │ │ 漢語方式狀語.何洪峰..pdf

  │ │ 漢語詞匯語法史論文集.蔣紹愚.pdf

  │ │ 漢語語序的歷史發展.張赪.北京語言大學.pdf

  │ │ 漢語象征功能概論.李柏令.上海交通大學.pdf

  │ │ 漢語連詞語義演變研究.徐朝紅.湖南師范大學.pdf

  │ │ 漢語非線性音系學.王洪君..pdf

  │ │ 漢語音義學論稿.萬獻初.中國社科.pdf

  │ │ 漢語非線性音系學.王洪君.北大.pdf

  │ │ 現代漢語形容詞重疊式硏究.元傳軍.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pdf

  │ │ 現代漢語研究.劉勛寧.北京語言文化大學.pdf

  │ │ 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范.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pdf

  │ │ 詞彙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展.董秀芳.pdf

  │ │ 語義的變化轉換研究.廖光蓉

  │ │ 語法.語匯研究十大認識問題

  │ │ 語言本體與應用研究論集

  │ │ 近代漢語副詞研究60年

  │ │ 近代漢語助詞.pdf

  │ │ 近代漢語指代詞.呂叔湘.學林.pdf

  │ │ 近代漢語探源.江藍生..pdf

  │ │ 近代漢語概論.袁賓.

  │ │ 近代漢語綱要.修正版.蔣冀騁

  │ │ 近代漢語虛詞研究.劉堅等.

  │ │ 近代漢語詞匯研究.蔣冀騁.湖南教育.djvu

  │ │ 近代漢語語氣詞.漢語語氣詞的歷史考察.孫錫信.語文.pdf

  │ │ 近代漢語語法史研究綜述 蔣紹愚

  │ │ 近代漢語語法研究.俞光中.佚名.pdf

  │ │ 近代漢語讀本.劉堅.上海教育.pdf

  │ │ 近代漢語連詞研究述評.河北經貿大學學報.pdf

  │ │ 近代漢語研究概要.蔣紹愚.北大.pdf

  │ │

  │ ├─漢語義類詞群的語義范疇及隱喻認知研究

  │ │ 漢語義類詞群的語義范疇及隱喻認知研究 一.pdf

  │ │ 漢語義類詞群的語義范疇及隱喻認知研究 三.pdf

  │ │ 漢語義類詞群的語義范疇及隱喻認知研究 二.pdf

  │ │

  │ └─現代漢語

  │ 現代漢語.增訂四版.上.黃伯榮.廖序東.pdf

  │ 現代漢語.增訂四版.下.黃伯榮.廖序東.pdf

  │

  ├─9.學者論著|呂叔湘.王力.朱德熙.黃侃

  │ ├─中國語言文字研究輯刊.許錟輝.花木蘭

  │ │ 漢字篆隸演變研究.李淑萍.中國語言文字研究輯刊.三編第9冊.花木蘭.pdf

  │ │

  │ ├─呂叔湘全集.19卷

  │ │ 呂叔湘全集第01卷-中國文法要略.pdf

  │ │ 呂叔湘全集第02卷 漢語語法論文集.pdf

  │ │ 呂叔湘全集第03卷-漢語語法論文續集.pdf

  │ │ 呂叔湘全集第04卷-語法修辭講話.pdf

  │ │ 呂叔湘全集第05卷-現代漢語八百詞.pdf

  │ │ 呂叔湘全集第06卷-語言和文字.pdf

  │ │ 呂叔湘全集第07卷-呂叔湘語文論集、舊文輯存.pdf

  │ │ 呂叔湘全集第08卷-文言讀本、文言讀本續篇.pdf

  │ │ 呂叔湘全集第09卷-筆記文選讀.pdf

  │ │ 呂叔湘全集第10卷-馬氏文通讀本.pdf

  │ │ 呂叔湘全集第11卷-語文教學論著、習作評改.pdf

  │ │ 呂叔湘全集第12卷-語文散論.pdf

  │ │ 呂叔湘全集第13卷-未晚齋雜覽.pdf

  │ │ 呂叔湘全集第14卷-中國人學英語(不全).pdf

  │ │ 呂叔湘全集第15卷-譯文集(一).pdf

  │ │ 呂叔湘全集第16卷-譯文集(二).pdf

  │ │ 呂叔湘全集第17卷-譯文集(三).pdf

  │ │ 呂叔湘全集第18卷-譯文集(四).pdf

  │ │ 呂叔湘全集第19卷-書信選編.pdf

  │ │

  │ ├─朱德熙文集.5卷

  │ │ 朱德熙文集 第1卷 語法講義 答問 定狀.pdf

  │ │ 朱德熙文集 第2卷 漢語語法論文.pdf

  │ │ 朱德熙文集 第3卷 漢語語法論文.pdf

  │ │ 朱德熙文集 第4卷 語文教學與研究.pdf

  │ │ 朱德熙文集 第5卷 古文字論文.pdf

  │ │

  │ ├─王力.文集20卷.全集25卷.古漢語字典.語言學詞典

  │ │ │ 王力古代漢語同步輔導與練習.上下冊

  │ │ │ 王力古漢語字典.王力.pdf

  │ │ │ 王力文集·第08卷(同源字典).pdf

  │ │ │ 王力文集·第13卷(康熙字典音讀訂誤).pdf

  │ │ │ 王力文集·第19卷 文字+字典+詞匯+文學語言+語文教學+古漢語教學.pdf

  │ │ │ 龍蟲并雕齋瑣語.王力.pdf

  │ │ │

  │ │ ├─王力全集.25卷

  │ │ │ 王力全集.01.漢語史稿.djvu

  │ │ │ 王力全集.02.漢語語音史.djvu

  │ │ │ 王力全集.03.漢語語法史.djvu

  │ │ │ 王力全集.04.漢語詞匯史.djvu

  │ │ │ 王力全集.05.中國語言學史.djvu

  │ │ │ 王力全集.06.清代古音學.djvu

  │ │ │ 王力全集.07.中國現代語法.djvu

  │ │ │ 王力全集.08.中國語法理論.djvu

  │ │ │ 王力全集.09.漢語語法綱要.djvu

  │ │ │ 王力全集.10.漢語音韻學.djvu

  │ │ │ 王力全集.11.漢語音韻.音韻學初步.djvu

  │ │ │ 王力全集.12.詩經韻讀 楚辭韻讀.djvu

  │ │ │ 王力全集.13.同源字典.djvu

  │ │ │ 王力全集.14.康熙字典音讀訂誤.djvu

  │ │ │ 王力全集.15.博白方音實驗錄.djvu

  │ │ │ 王力全集.16.怎樣學習普通話.djvu

  │ │ │ 王力全集.17.漢語詩律學.上下.djvu

  │ │ │ 王力全集.18.詩詞格律.詩詞格律概要.djvu

  │ │ │ 王力全集.19.龍蟲并雕齋文集.一二三.djvu

  │ │ │ 王力全集.20.龍蟲并雕齋文集補編.一二三.djvu

  │ │ │ 王力全集.21.龍蟲并雕齋文集外編.djvu

  │ │ │ 王力全集.22.龍蟲并雕齋詩集.djvu

  │ │ │ 王力全集.23.龍蟲并雕齋瑣語.djvu

  │ │ │ 王力全集.24.王力譯文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djvu

  │ │ │ 王力全集.25.王力古漢語字典.djvu

  │ │ │

  │ │ └─王力文集.20卷

  │ │ 王力文集.第01卷.中國語法理論.pdf

  │ │ 王力文集.第02卷.中國現代語法.pdf

  │ │ 王力文集.第03卷.PDF

  │ │ 王力文集.第04卷.漢語音韻學.pdf

  │ │ 王力文集.第05卷.漢語音韻.音韻學初步.pdf

  │ │ 王力文集.第06卷.詩經韻讀.楚辭韻讀.pdf

  │ │ 王力文集.第07卷.江浙廣東怎樣學普通話.漢字.pdf

  │ │ 王力文集.第08卷.同源字典.pdf

  │ │ 王力文集.第09卷.漢語史稿.pdf

  │ │ 王力文集.第10卷.漢語語音史.pdf

  │ │ 王力文集.第11卷.漢語語法史.pdf

  │ │ 王力文集.第12卷.中國語言學史.清代古音學.pdf

  │ │ 王力文集.第13卷.康熙字典音讀訂誤.pdf

  │ │ 王力文集.第14卷.漢語詩律學.上.pdf

  │ │ 王力文集.第15卷.漢語詩律學下.詩詞格律.pdf

  │ │ 王力文集.第16卷.語言理論.中國語言學.古漢語.pdf

  │ │ 王力文集.第17卷.音韻通論.上古音.pdf

  │ │ 王力文集.第18卷.中古音等韻及其他.pdf

  │ │ 王力文集.第19卷.文字.字典.詞匯.文學語言.語文教學.古漢語教學.pdf

  │ │ 王力文集.第20卷.漢語規范化.文字改革等.pdf

  │ │

  │ └─黃侃

  │ 字正初編.黃侃.武漢大學1983.pdf

  │ 文心雕龍劄記.文化學社.1927.pdf

  │ 集韻聲類表.黃侃.開明書局.民25年.pdf

  │ 黃侃爾雅音訓.pdf

  │ 黃侃手批白文十三經.pdf

  │ 黃侃文字聲韻學筆記.pdf

  │ 黃侃文字聲韻訓詁筆記.pdf

  │ 黃侃文選平點.pdf

  │ 黃侃紀念文集.djvu

  │ 黃侃說文箋識四種.pdf

  │ 黃侃量守廬群書箋識.pdf

  │ 黃季剛詩文鈔.pdf

  │

  └─辭典.百科

  │ 中華字海.冷玉龍.書簽.劉煜秋.pdf

  │ 中國地名由來詞典 牛汝辰.pdf

  │ 古代漢語.字典.文史工具書詞典.pdf

  │ 漢字字音演變大字典.pdf

  │ 漢字源流字典.pdf

  │ 漢字簡化字與繁體字對照字典.pdf

  │ 漢文典.修訂本.瑞典高本漢.潘悟云.上海辭書1997.pdf

  │ 漢語大字典.pdf

  │ 漢語大字典(八卷本).pdf

  │

  ├─中華大典.語言文字典.12冊

  │ 中華大典 語言文字典 文字分典 1.pdf

  │ 中華大典 語言文字典 文字分典 2.pdf

  │ 中華大典 語言文字典 文字分典 3.pdf

  │ 中華大典 語言文字典 文字分典 4.pdf

  │ 中華大典 語言文字典 文字分典 5.pdf

  │ 中華大典 語言文字典 文字分典 6.pdf

  │ 中華大典 語言文字典 音韻分典 1.pdf

  │ 中華大典 語言文字典 音韻分典 2.pdf

  │ 中華大典 語言文字典 音韻分典 3.pdf

  │ 中華大典 語言文字典 音韻分典 4.pdf

  │ 中華大典 語言文字典 音韻分典 5.pdf

  │ 中華大典 語言文字典 音韻分典 6.pdf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 01.pdf

  │ 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 02.pdf

  │ 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 03.pdf

  │ 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 04.pdf

  │ 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 05.pdf

  │

  ├─漢語方言詞典

  │ 萬榮方言詞典.pdf

  │ 上海方言詞典.pdf

  │ 東莞方言詞典.pdf

  │ 丹陽方言詞典.pdf

  │ 烏魯木齊方言詞典.pdf

  │ 于都方言詞典.pdf

  │ 蘭州方言詞典.pdf

  │ 北京方言詞典.pdf

  │ 南京方言詞典.pdf

  │ 南昌方言詞典.pdf

  │ 廈門方言詞典.pdf

  │ 吳方言詞典.pdf

  │ 哈爾濱方言詞典.pdf

  │ 四川方言詞典.pdf

  │ 太原方言詞典.pdf

  │ 婁底方言詞典.pdf

  │ 寧波方言詞典.pdf

  │ 崇明方言詞典.pdf

  │ 廣州方言詞典.pdf

  │ 徐州方言詞典.pdf

  │ 忻州方言詞典.pdf

  │ 揚州方言詞典.pdf

  │ 新疆漢語方言詞典.pdf

  │ 杭州方言詞典.pdf

  │ 柳州方言詞典.pdf

  │ 梅縣方言詞典.pdf

  │ 武漢方言詞典.pdf

  │ 洛陽方言詞典.pdf

  │ 濟南方言詞典.PDF

  │ 海口方言詞典.pdf

  │ 溫州方言詞典.pdf

  │ 牟平方言詞典.PDF

  │ 福州方言詞典.pdf

  │ 簡明東北方言詞典.pdf

  │ 蘇州方言詞典.pdf

  │ 西安方言詞典.pdf

  │ 貴陽方言詞典.pdf

  │ 金華方言詞典.pdf

  │ 銀川方言詞典.pdf

  │ 長沙方言詞典.pdf

  │ 雷州方言詞典.pdf

  │ 黎川方言詞典.pdf

  │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南大李榮.全43冊

  萬榮方言詞典.pdf

  上海方言詞典.pdf

  東莞方言詞典.pdf

  丹陽方言詞典.pdf

  烏魯木齊方言詞典.pdf

  于都方言詞典.pdf

  南京方言詞典.pdf

  南寧平話詞典.pdf

  南昌方言詞典.pdf

  南通方言詞典.pdf

  廈門方言詞典(第二版).pdf

  哈爾濱方言詞典.pdf

  太原方言詞典.pdf

  婁底方言詞典.pdf

  寧波方言詞典.pdf

  崇明方言詞典.pdf

  廣州方言詞典.pdf

  建甌方言詞典.pdf

  徐州方言詞典.pdf

  忻州方言詞典.pdf

  成都方言詞典.pdf

  揚州方言詞典.pdf

  杭州方言詞典.pdf

  柳州方言詞典.pdf

  梅縣方言詞典.pdf

  武漢方言詞典.pdf

  洛陽方言詞典.pdf

  濟南方言詞典.pdf

  海口方言詞典.pdf

  溫州方言詞典.pdf

  牟平方言詞典.pdf

  福州方言詞典.pdf

  績溪方言詞典.pdf

  蘇州方言詞典.pdf

  萍鄉方言詞典.pdf

  西寧方言詞典.pdf

  西安方言詞典.pdf

  貴陽方言詞典.pdf

  金華方言詞典.pdf

  銀川方言詞典.pdf

  長沙方言詞典.pdf

  雷州方言詞典.pdf

  黎川方言詞典.pdf

狠狠色欧美亚洲狠狠色www|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日韩激情无码一区| 一级做α爱**毛片| 被夫上司持续入侵大桥未久| 最近国语免费看| 国产精品乱子乱xxxx| 亚洲综合色7777情网站777| jlzzjlzz亚洲乱熟在线播放| 波多野结衣看片| 在线观看国产亚洲| 农夫山泉有点甜高清2在线观看| xxx国产精品xxx| 欧美黑人又粗又硬xxxxx喷水| 天天拍夜夜拍高清视频|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jizz国产精品| 福利视频第一页| 大尺度无遮挡h彩漫| 亚洲成年人网址| 色吊丝最新永久免费观看网站| 成在线人视频免费视频| 又粗又紧又湿又爽的视频| 一个人看的日本www| 欧美俄罗斯乱妇| 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无码| 丰满多毛的大隂户毛茸茸|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好紧我太爽了视频免费国产| 又粗又硬又黄又爽的免费视频| 一级毛片一级毛片| 欧美成aⅴ人高清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不卡| 免费人成动漫在线播放r18 | 美女被免网站在线视频| 成年女人色毛片| 哦┅┅快┅┅用力啊┅┅动态图| 一边摸一边叫床一边爽| 欧美日韩一级片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丰满老妇女好大bbbbb|